北京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在职研究生

北京科技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特色鲜明、学风优良、在材料、冶金等行业享有盛誉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首批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之一和全国首批正式成立研究生院的高等北京科技大学之一。2006年,北京科技大学成为首批“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试点高校。

北京科技大学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3万余人,其中各类研究生9700余人(博士生2800余人、硕士生近6900人),外国留学生850余人。北京科技大学地处高校云集的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占地约80.39万平方米(包括管庄校区),校舍建筑总面积97万平方米(包括管庄校区),馆藏图书175余万册。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培养单位由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数理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东凌经济管理学院、文法学院、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冶金工程研究院、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组成。学科建设北京科技大学现有18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73个博士学科点,121个硕士学科点,另有MBA(含EMBA)、MPA、法律硕士、会计硕士、翻译硕士和20个领域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1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8个本科专业。北京科技大学冶金、材料、矿业、科技史4个全国一级重点学科学术水平蜚声中外(据教育部一级学科评估结果,科技史排名全国第1,冶金、材料排名全国第2,矿业排名全国第3);安全、机械、热能等学科享有盛誉;控制、力学、计算机、物理、化学、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等一批学科具有雄厚实力;一批新兴学科,如软件工程、环境工程、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等焕发出勃勃生机。师资力量北京科技大学师资力量雄厚,荟萃着众多知名的院士、教授。在职教职工总数29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859人。

专任教师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6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双聘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国家“973”项目首席专家3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9人,“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4人,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3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4人、讲座教授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6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 国家级人选12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04人。科学研究北京科技大学的科研实力十分雄厚。

1978年至2013年12月底,共申请专利4058项,授权专利2182项;有1000余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省、部委级等各种奖励,其中国家级奖励158项。1999年教育部编辑的《中国高等北京科技大学科技50年高校获奖重大成果一览表》中收录北京科技大学12项重大科研成果,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据教育部统计,1978~2011年,北京科技大学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列全国高校第4。近几年北京科技大学“大型深凹露天矿安全高效开采关键技术研究”、“流射沸腾冷却强化多功能淬火控冷装备与工艺开发及创新”、“钢铁材料及制品大气腐蚀数据积累、规律和共享服务”、“宽带钢热连轧生产成套关键技术与应用”、“复杂破碎条件下露天-地下联合高效开采关键技术”、“特低渗透油藏有效开发渗流理论和开发方法研究及应用”、“大型铝合金型材挤压成套工模具设计制造技术与应用”等大批科研成果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2013年发布数据,2012年北京科技大学师生发表论文被“SCIE”、“EI”收录数量分别居全国高校第36位和25位。北京科技大学现有1个国家科学中心,2个国家重点(专业)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3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2007年,北京科技大学作为唯一一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牵头承担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重大工程材料服役安全研究评价设施,并负责筹建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
发展远景科技大学全体师生正满怀信心,迈着坚定地步伐,向着“把北京科技大学建设成为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经、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规模适度,特色突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而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