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学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学院是2002年经国家教育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批准成立的全国37所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之一。以创办一所能够在一种新的办学机制下,规模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的、国际化的、市场急需的工程实用性人才的国内一流学院为发展目标,为创建适应行业需求和市场导向的新型办学机制探路,为软件工程高端人才培养做示范,为推进工程教育的改革提供实践经验。

【培养特色】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软件学院在人才培养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培养模式和培养特色,受到业界认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课程体系建设中体现工程教育特色,注重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研究生毕业时深受企业欢迎,人才供不应求。我院重视国际合作与交流,与国际国内知名软件企业开展深度的校企合作,并设立专业实验室。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学院专职教师当中,具有工业化背景的教师占61%,具有海外经历的教师占49%以上,还有一定数量的外籍教师。在课程设置中开设英文口语教学、试行全英文授课和双语教学模式,努力提高学生的外语能力,培养国际化的复合型人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学院鼓励学生创新创业创意,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学生高薪高质量就业,毕业生供不应求。

【学科建设】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颁布的《学位授予与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对全国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开展整体水平评估。在2017年12月进行的教育部第四次学科评估的工作中,北航软件学院的软件工程专业全国排名第一。成为“双一流大学”中的重点学科专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学院的学科发展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全球科技前沿与市场发展为导向,不断探索和完善学科建设。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学院目前的专业设置有(一)本科教育:软件工程专业(二)研究生教育:软件工程专业下设,虚拟现实技术与应用方向、人工智能方向、大数据技术与应用方向、软件工程与管理方向、集成电路与物联网工程方向、嵌入式软件方向。软件学院的研究方向设置各具特色、独树一帜。软件学院积极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建院以来建设的校外实践基地已有300余家,近5年新增校企联合实践基地为40余家。

针对软件工程专业全日制专业硕士的培养,主要依托于学院导师的科研项目和北航校内的若干基地与平台(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虚拟现实国家重点实验室等)。

近年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学院专职教师承担纵向科研项目20项,其中国家科技部项目1项、国家863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专职教师承担横向科研项目75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学院专职教师获得授权发明专利超过50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2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2项。人均发表学术论文超过8篇。骨干教师均主持过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

【师资力量】

软件学院在校内师资队伍中,以专职教师队伍(26人)为核心,联合计算机学院的相关教师(13人)和兼职硕士导师(80人,学位委员会通过,研究生院备案),形成了一支多元化、交叉型、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共同参与人才的培养,开展学科交叉专业的建设。在专任教师39人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72%,高级职称人数比率达到77%,具有海外经历的教师占49%以上。

为了推动专业的发展,学位授权点联合百度、HTC、慧科教育等国内外知名IT企业,建立了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与应用、移动云计算等研究方向。这些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也为学院贡献了一大批一线的行业专家师资人才队伍。据不完全统计,聘请的有软件开发与管理实践经验的校外导师中有59%具有博士学位,73%具有高级技术职称。他们为本学位点的学生开设前沿核心技术课程20余门。

【培养成果】

软件学院在实践创新中,开展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建设,承办了教育部首届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论坛(2016年),全国参会企业和代表500余人参加,教育部司长和腾讯副总裁等贵宾参会;举办了人工智能人才培养高端论坛(2017年),李德毅院士和张军院士等参会,李德毅院士做主题报告。

软件学院承担北航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参赛学生为来自全校各学院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本院已有5年进入世界总决赛,最好成绩取得全球第14名的佳绩。

2015年软件学院举办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12届学术论坛—软件学院国际化分论坛,此次国际化论坛邀请多名国内外专家学者做报告,软件学院150余名研究生参加了报告。

软件学院与腾讯公司共同举办了“T派移动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大赛不仅为参赛选手提供了全程接触真实运营平台的机会,同时参赛的团队和个人还获得了业内资深专家团队的技术指导、创业指导及天使投资和奖金。

在高质量就业方面,软件学院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一次性就业率/升学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就业质量方面:人均offer数量:4个/人;薪酬水平:平均25万/年;就业岗位和专业对口度100%。其毕业生遍布科研院所、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各个性质单位,去向最多的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事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研发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