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电子学院

学院简介

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电子学院前身是始建于1953年的第一个中国地方院校雷达设计与制造专业,是我国首批从事雷达、遥控遥测领域科研与专业人才培养的单位之一。1956年,以雷达设计与制造专业为基础建立无线电工程系(五系)。1971年,无线电工程系更名为电子工程系。2002年,电子工程系参与组建信息科学技术学院。2008年,以原电子工程系为基础重组为信息与电子学院。经过近七十年的发展,学院已成为我国电子信息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科学探索和高新技术研发的重要基地。

学科建设

学院目前建有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和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均拥有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近年来,学校结合传统优势和长期发展需要,重点建设“5+3”个学科群,其中学院牵头建设“信息科学与技术”学科群并重点参与“复杂系统感知与控制”学科群建设。此外,学院建有空天智能信息网络科学与技术北京市高精尖学科。

学院实验室面积超过1.8万平方米,配备的仪器设备总值超过2亿元。建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工业和信息化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级校企联合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等教学平台,建有1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1个工业和信息化部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专业实验室以及4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为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支撑。


人才培养

学院始终突出自身特点,秉承学科优势,通过发挥科研与教学结合的优势,着力培养具有鲜明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创新人才。在建立近70年来培养的2万余名毕业生中,有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王小谟、毛二可、吴一戎、尹浩、樊邦奎、王沙飞、姚富强7位院士等一批科技领军人才;有赖仪一、张学东2位中将,叶选宁、张兆垠等13位少将,北京理工大学前校长匡镜明、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主席龚克等30余名省部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和将军;还培养了一大批企业翘楚和行业精英。曾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二等奖和一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励。2016年-2020年,学院共培养本科生2179人,毕业获硕士学位1666人、获博士学位264人。学生平均就业率98.2%,毕业生到国家重点单位和世界500强企业就业人数占直接就业人数的70%以上。本科生深造率72.81%,其中本科生出国深造率30.76%,近1/3出国深造学生进入QS世界大学排名前200的高校学习。


科学研究

学院始终坚持瞄准国家/国防重大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巩固国防科技优势,不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在不同时期均产生出技术引领和带动作用显著的代表性科研成果。曾创造了我国科技史上多个“第一”:第一台电视发射接收装置、第一部低空测高雷达、第一部星载空间目标测量雷达等。“十三五”以来,学院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主动谋划和策划,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取得了一批高水平重大科研成果。2016以来,年均到校科研经费超过2亿元。学院牵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专项、载人航天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重点型号(副总师)、二代三代导航重大专项、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等重大项目10余项。十三五以来,在空间目标雷达探测、在轨智能实时处理、卫星通信阵列测量等方面取得重大标志性成果,牵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4项、省部级科技奖励5项,参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学术与行业影响力持续提升。牵头建成空间载荷技术研究院。学院师生在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数稳步增长,领域高水平论文数量达650余篇,授权国家/国防发明专利400余项。

为适应学校发展和国家建设的需要,信息与电子学院把建设世界一流的电子工程学科作为发展目标。在过去近70年发展的基础上,牢牢抓住科技变革和高等教育发展的机遇,不断深化改革,全面实现学院的内涵式发展,力争在不久的将来跻身世界一流电子工程学科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