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

兰州大学文学院办学历史悠久。1928年创建兰州中山大学国文系,建国后成立中国语言文学系,2004年改为文学院。作为国内较早的中文学科之一,文学院秉承了浓厚的人文学术传统,在几代人的艰苦努力下,形成了稳重求实、锐意进取的良好学风,为国家培养了大批英才,也为20世纪中文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在新的世纪,兰州大学文学院将依照兰州大学“做西部文章,创一流大学”的办学宗旨,继续加强学科建设,充实师资力量,完善教学设施,为把兰州大学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大学做出更大的贡献。

机构设置

文学院实行党委与行政班子集体领导。党委下设9个党支部、学生工作组、工会、团委、学生会和研究生会。行政下设6个研究所、1个教育中心、文学院办公室、资料室、《秘书之友》编辑部和培训部。

学科建设

文学院以科研和教学为基础,将学科建设视为学院工作的支撑点和着力点。文学院现有汉语言文学和戏剧影视文学两个本科专业,具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设有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六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具有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具有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点,具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2006年、2010年,中国现当代文学二级学科均列为甘肃省省级重点建设学科,2013年,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列为甘肃省重点学科,2014年中国语言文学被批准设立博士后流动站。

师资队伍

文学院现有教职工70人,其中专职教师53人,教授14人,副教授16人,讲师23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43人,硕士学位者8人;博士生导师15人,硕士生导师33人。文学院师资结构合理,发展趋势良好,在未来几年内,文学院将建构一支学缘更广、学历更高、知识结构涵盖面宽、功底扎实的教学科研队伍,保证文学院教学与科研的长足发展。

人才培养

文学院将人才培养的质量视为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围绕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断优化课程结构、改进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手段,确保学生在就业时的竞争力。文学院自1977年恢复高校招生以来,已经先后累计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4000余名。在多年的发展中,文学院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大批德才兼备的有用之才,他们之中很多人已经成为有关行业的领导者和业务骨干。

科学研究

文学院始终将科研工作放在突出位置,积极采取措施,鼓励广大教师从事科学研究,提高科研水平。近五年来,文学院教师共计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许多论文刊登于《亚非语言文化研究》、《中国语言学报》(美国)、《中国语文》、《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研究》、《民族研究》等高规格学术刊物,出版专著和译著40余部,由文学院教师主编或参编的高校教材计15部。文学院教师共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近60项,获得科研经费近300万元。

学术交流

文学院经常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讲学,增进学术交流。著名学者如王力、魏建功、周祖谟、吴组缃、彭铎、桥本龙太郎、叶嘉滢等曾在文学院从事讲学和科研活动。近年来,有德国特里尔大学卜松山教授、德国波恩大学顾彬教授、美国加州大学王士元教授、北京大学袁行霈教授、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南京大学卞孝萱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王宁教授、山东大学袁世硕教授、复旦大学黄霖教授、复旦大学朱立元教授、陕西师范大学霍松林教授、吉林大学刘中树教授、南开大学刘俐俐教授、四川大学冯宪光教授、湖南师大凌宇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党圣元教授、中国作协雷达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叶舒宪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石毓智教授、台湾佛光大学龚鹏程教授、台湾台东大学林文宝教授等多位学者光临学院开展短期讲学活动。

学院资料

文学院资料室藏书丰富。目前院资料室拥有中外图书近13万册,其中有多种大型丛书和类书,还有一批善本图书。近几年,通过学术交流,又从台湾无偿引进《摛藻堂四库全书》500卷,《大藏经》及其《补编》137卷,此外还有世界佛学名著译丛上百卷。资料室每年订购中外报刊200种。有6个书库,为文学院教师、博士生、硕士生、留学生、本科生及其他科研人员服务。

学院刊物

文学院主办的《秘书之友》杂志发行全国,是连结兰州大学与各地党政机关的重要纽带,是展示兰大文学院的一个窗口,也是文学院学生教学实习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