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学院是陕西师范大学顺应中国大学综合化、研究型和教育创新的要求,于2002年4月18日成立的新型学院。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何炼成教授任名誉院长,现任院长张治河教授。
国际商学院现有教职员工96人,其中专职教师82名,教授13人,副教授3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含在读)77名。专兼职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40人, MBA导师32人。专职教师中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人。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235人,博士研究生25人,硕士研究生228人,MBA学员296人。
国际商学院设有经济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金融学、财务与会计等6个系,负责本科和研究生相应专业的教学和学生培养。数字商学实验中心是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中国发展经济学研究中心、中国西部金融研究中心和创新与发展研究中心等3个研究中心,有MBA教育中心和交叉过程感知与控制1个校级重点实验室。
国际商学院拥有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两个博士后流动站,有理论经济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国民经济学二级学科博士点,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统计学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企业管理等22个二级硕士点和MBA专业学位授予权。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和国民经济学是省部级重点学科。中国发展经济学是“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在发展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创新经济与管理等领域形成了丰厚的积淀,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成果。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等学科的办学质量稳步提升,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有了重大起色。
国际商学院现有经济学、金融学、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和电子商务等6个本科专业,其中,经济学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国际商学院在借鉴国内外优秀商学院经验的基础上,设置了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经济学或管理学理论基础,具有一定研究能力,能够综合运用经济、会计、管理、信息技术、外语等方面知识在政府、企业、金融或高校等部门从事相应工作的高素质人才。国际商学院建有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校级精品课程17门,校级双语示范课5门,校级全英语教学示范课7门,校级教学团队6个,校级信息化课程29门,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分公司经济学实践教育基地为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有陕西省人才交流中心等8个实习实践基地,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实际动手能力等提供了重要保障。
自2016年起,国际商学院实行本科大类招生和培养,国际商学院设有经济学、工商管理两大类,在学生大一第二学期中后期开始进行专业分流,大一主要开设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同时开设学科大类导引课程以及学科专业公共基础课程。后三年主要学习相关专业课程。整个课程设置体现个性化和多样性的培养理念,给学生更多的课程学习选择。同时,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大实践课程比例。坚持必修与选修相结合,增大选修课程比例。在教学方法上突出案例教学、实践教学和计算机模拟实验教学。
国际商学院目前承担有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攻关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项,国家社科基金21项,其他省部级以上课题163项。近年来,在主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7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50余部,获得省级教学科研成果奖30余项。国际商学院以3个研究中心为载体,构建科研团队,搭建学术平台。定期举办斯密大讲堂、香积讲座等学术报告,邀请国内外知名的企业家、学者和政府管理人员进入讲堂,与我院师生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自2014年5月斯密大讲堂开讲以来,至今已邀请了胡必亮、吴贵生、田国强、洪永淼、沈坤荣、汪寿阳、陈劲、聂新勇、古思明、曲振涛、马庆国、苏敬勤、柳卸林、叶强、孙科、包国宪、马卫民、苏晓波等18位专家学者来院讲学,在校内外反响良好。
国际商学院设有MBA教育中心,负责MBA专业硕士的培养和管理工作。聘请一批国内著名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作为国际商学院兼职教授,指导MBA学员的学习和研究。MBA教育中心配备有现代化的教学与实践场所,包括MBA专用多媒体教室,情景实践室、小型研讨室、图书阅览室、ERP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实践培训基地等一批教学场所,为学员学习提供保障。
国际商学院自成立以来,始终走国际化的道路,已经和美国密苏里大学、爱达荷大学、澳大利亚埃迪斯科文大学、新英格兰大学、新西兰怀卡托大学、日本名古屋大学、加拿大皇家大学、英国卡迪夫大学、格林威治大学、北佛罗里达大学、法国南锡高等商学院等院校建立了学术互访和交换生制度。引进多名外教和名师进课堂,累计为我院研究生和本科生开设课程10余门次。每年举办暑期课程,邀请国外知名教授为学生讲授学术前沿知识。参加国际学术会议20余次。出国访问交流30余次。国际商学院主办各种国际国内学术会议50余次。
国际商学院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第一要务,谨遵“天道酬勤”的院训,坚持服务教学、服务市场、服务政府、服务社会的办院理念,培养素质全面、勇担风险、富于个性、善于创新,具备开放的心态、感恩情怀和熟练的社交能力,适应国际商务环境的现代企业经营者与管理者,造就商界精英、政治领袖和学术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