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

西安交通大学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成立于2010年,是我国高校成立最早、聚焦多学科交叉研究和创新人才培养、着力打破学科壁垒的“学术特区”之一。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以引领基础研究、培养一流人才、服务国家战略为己任,通过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创新科研组织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评价模式,强化多学科交叉基础研究,培养和汇聚高水平创新人才,充分发挥学科交叉融合“催化剂” 的作用,倾力打造新形势下基础研究的新高地。

改革机制体制,服务教师成长。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成立以来,通过汇聚不同学科背景的国际优秀人才、建立具有鲜明学科交叉特色的大型科研基地,已形成了一支特色鲜明的前沿基础研究队伍,产出了一批高水平原创成果,显著提升了学校基础研究水平和交叉创新能力,为学校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积极探索教师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实行与国际接轨的独立PI制和“四个面向”目标导向的科研团队制,并在校内率先实施教师实质性双聘,让每位教师充分享有学术发展的空间和自由,激发教师主动性与创造性。目前,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拥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12人,高被引科学家3人,省部级人才5人,国家及省部级人才占总人数43%,正逐步形成多学科高层次人才成长的高地与人才引进的蓄水池。

建设一流平台,赋能成果产出。为适应学科交叉研究的需求,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在学科建设经费中累计投入超2亿元,积极打造面向化学、材料、计算、生物、物理、工程学等领域的多学科交叉科研平台,建立了完备的校级、院级大型设备共享管理制度,并与分析测试中心、微纳制造中心、医学研究中心等校级平台合作,形成了全面满足跨学科交叉学科研究的实验平台。近年来,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教师主持国家973项目、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一批重点、重大项目,在《Nature》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高影响力论文2000余篇;绿色氢能技术、柔性传感技术、热电能源材料技术、高性能生物材料技术、计算材料技术等智能材料、信息材料、医药科技、新能源领域的多项共性技术成果获得产业孵化类种子基金资助;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与企业共建的液流储能创新中心,产学研合作经费达3000万元;基于晶体缺陷调控的铁性智能材料新物理效应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多名学者获得国际学术机构学术奖励。

聚焦创新能力,深耕人才培养。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时代新人。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充分发挥导师队伍国际化的优势,积极探索多学科交叉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成效显著。近年来,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培养了一批视野宽阔和创新能力强的优秀研究生,其中15人次获得省校优秀学位论文,5人获得学校研究生标兵,7人次获得国际会议奖项,11个团队获得“陕西省研究生创新成果奖”; 2021年博士生贺天欧以第一作者在《Nature》上发表论文,张天隆以第一作者在《Science》上发表论文。前沿院毕业生深受各界欢迎,继续求学比例、入职大型央企、世界五百强企业比例以及入职国内各大科研院所比例均名列前茅;来自不同学科背景(机械、电气、能动、材料、生物、化学、物理、生命医学等)的学生,经过前沿院学科交叉模式的培养,独立创新能力强、国际视野开阔,已成为各个领域的佼佼者和青年骨干。

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作为国内高校学科交叉研究与探索改革的开拓者之一,被中组部、宣传部、人社部、科技部授予“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未来,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将坚定“重大原始创新成果萌发于深厚的基础研究,产生于学科交叉领域”的理念,围绕“材料、物理、力学与工程学交叉领域”、“能源与化学交叉领域”、“前沿医工学”、“基础创新交叉领域”等前沿方向,持续构建新形势下的学科交叉与学科孵化体系,打造创新人才培养和未来技术研究的高地,引领学科发展方向,致力于将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建成新形势下学科交叉的核心载体、新兴学科的孵化器、人才引进的蓄水池、人事改革的试验田,为学校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做出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