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经济学院经国家教委批准成立于1985年11月。其前身经济系创办于1905年,已有100多年的办学历史。当代著名经济学家彭迪先、宋涛、胡代光、陶大镛、胡寄窗、蒋学模、刘诗白等曾先后在该系学习或任教。
长期以来,经济学院以培养高层次经济理论与应用管理人才为目标,在价格、世界经济、区域经济、宏观经济、房地产、金融、企业制度等研究领域形成鲜明特色。经济学院下设经济学系、经管与财税系、国际经济与贸易系、金融学系4个教学单位和企业研究所、经济研究所等14个研究单位。经济学院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2个(理论经济学和统计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1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3个(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17个(含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1个、专业学位硕士点7个(含MPA);政治经济学国家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本科专业7个。在校博、硕士生及本科生约3000人。
经济学院现有在职教职工137人,副高以上职称89人,其中正高职称35人,专任教师107人。博士生导师27人、硕士生导师69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人,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6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委托)项目首席专家4人,四川省决策咨询委员会专家3人,四川省突出贡献专家4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0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3人。
十八大以来,我院教师共获得各级各类科研项目500余项,科研总经费达到6000万余元。承担了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研究”、“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统筹构建研究”、“城市生态文明协同创新体系研究”、“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研究”、“‘一带一路’与中国西部发展” 、“马克思主义宏观经济学模型研究”等国家级科研项目40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项、一般项目2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及青年项目11项;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40余项。形成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纲》《习近平扶贫思想述论》《企业社会成本问题》,以及《如何破解人类合作之谜》《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创新发展》等系列学术成果;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等国内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论文400余篇。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15项,其中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8项。在《成果要报》《决策参考》《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四川省社科联《重要成果专报》等咨政要报、智库专刊上发表调研成果20余篇,多项成果受到中央及省部级领导的批示和相关部门的决策采纳。
经济学院先后与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英国、荷兰、瑞典、比利时、希腊、澳大利亚、日本等国的10多所著名高校建立了学术交流、互派访问学者、合作研究以及联合办学等合作关系。
经济学院系中国与欧盟高教合作项目的院校之一,亦是欧盟资助设立的全国5个文献资料中心之一。院图书馆现有中文图书资料11万余册,外文图书、欧盟文献资料2万余册,各种经济类报刊400余种。经济学院建有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等先进的教学辅助设施。
经济学院现任党委书记:熊兰教授,现任院长:蒋永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