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理工大学原身是长春光机学院,始建于1958年。在建院之初就设立“电子技术”专业、“电子仪器与测量技术”专业和专业教研室(简称三系)。在六十年代的专业调整时,电子技术专业改名为光电子专业。1984年10月长春光机学院机构调整建立了电子工程系,下设“电子技术专业”和“电子仪器与测量专业”,成为今天的电信学院之前身。1985年“电子技术专业”改名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下设光电技术教研室、电子测量技术教研室、自动控制教研室、电子技术基础教研室、实验教研室。1993年增加“工业自动化”专业,1995年申报成功“通信工程”专业,同年将“实验技术教研室”分解为“基础实验教研室”和“专业实验教研室”。1998年全国本科专业目录调整后,原“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改名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原“工业自动化”专业改名为“自动化”专业,“电子仪器与测量技术”专业被划拨给光电工程系。同年,长春光机学院机构调整成立“电子信息工程分院”,下设电子工程系和计算机系,并成立电子技术研究所。2001年申报成功“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专业。2002年4月长春光机学院改名为“长春理工大学”,同时进行大规模院系调整,由原电子工程系单独成立“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同年申报本科专业,新增“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其中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专业是国防特色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下设三系、一中心、三所,分别是“电子工程系”、“通信工程系”、“自动化系”、“电工电子基础教学中心”、“应用电子技术研究所”“微波技术研究所”和“纳米测量和制造技术研究所”。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办公机构下设:“行政办公室”、“教学科研办公室”和“学生管理办公室”。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设有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技术、通信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等5个本科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41人,教授19人(博导12人)、副教授55人。教师中60%具有博士学位,拥有省部级重点学科带头人、长白山学者、吉林省第九批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长春市第五批有突出贡献专家、吉林省教学名师等优秀教师。每年招收本科生600余人,硕士生150余人,博士生10余人。
现有“信息与通信工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2个博士授权一级学科, “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3个硕士授权一级学科,具有“电子与信息工程”、“控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为吉林省优势特色学科。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以培养信息类创新型实用人才为目标,实行创新精神较强和工程应用能力较强的培养模式,拥有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示范中心、国家级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吉林省大学生创新基地等多个国家省部级教学平台,拥有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验室、通信工程专业实验室、自动化专业实验室、以及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实验室等33个基础实验室,实验室面积达9000平米。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先后获吉林省精品课5门,吉林省优秀课11门。近三年,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智能车竞赛、智能互联创新大赛“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等竞赛国家一等奖15项、二等奖30余项、省部级奖130多项。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拥有国家级纳米操纵与制造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吉林省微波通信技术工程实验室、吉林省光电检测和智能信息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吉林省机器视觉智能装备与检测科技创新中心、吉林省先进控制技术与智能自动化装备研发工程实验室等多个国家及省部级学科科研平台。
近五年,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先后承担国家、部委等科研项目140余项、科研总经费7000余万元;授权国防发明、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4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学奖励12项;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其中SCI收录40余篇、EI收录220余篇。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以培养电气信息类创新型实用人才为发展目标,实行以“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重创新”工程应用能力较强的培养模式为办学特色。50年树人传业,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了近10000名毕业生,广泛分布在兵器、航天、航空、电子、通信、信息核工业等尖端科技领域,成为科技战线的骨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