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是我国社会学恢复、重建以后最早创办的社会学系之一。
1980年12月成立社会学研究室
1983年7月成立社会学研究所,知名社会学家王康教授兼任所长
1985年10月成立社会学系,知名社会学家王康教授兼任系主任
1985年招第一届社会学硕士生
1986年获得社会学硕士学位二级学科授予权
1987年建立社会学本科生点
1988年招收第一届全日制本科生
1996年9月建立华中科技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
2000年设社会工作本科专业点
2001年获得社会保障硕士学位二级学科授予权
2003年获得应用心理学硕士学位二级学科授予权
2006年获得社会学、社会保障博士学位二级学科授予权,获得社会学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权
2009年获得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位(MSW)授予权
2010年获得社会学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权
2013年获批民政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
2015年获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16年社会学系更名为社会学院。
学科状况
社会学一级学科(含社会学、人口学、人类学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社会学一级学科(含社会学、社会工作、人口学、人类学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
社会保障二级学科博士点
社会保障二级学科硕士点
应用心理学二级学科硕士点
本科专业:社会学专业,社会工作专业。
教师队伍
社会学院现有教师33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达85%,形成了以中青年博士教师为主的教学、科研队伍。
在校学生
社会学院现有在校学生600余人,其中博士生70多人,硕士生200多人,本科生300多人。
学科特色
农村社会学与政治社会学方向 主要关注:我国转型时期基层政治权力的运作,政治社会秩序的建构,基层政治与宏观政治制度的关系;我国转型期社会乡土经验及其学理意义,“三农”相关政策的制度化区域差异及评估等;并注重政策服务、社会实验。
社会文化与社会心理方向 主要关注: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不同类型人群中的文化和心理的特征及问题,少数民族文化的变迁、碰撞、融合。
人口和社会问题方向 主要关注:社会问题的基本理论,我国的人口政策,及出生人口性别比、工程移民等转型时期的现实社会问题。
福利社会学方向 主要关注:世界各国社会保障政策的特征及社会基础,我国转型时期社会福利学科、社会保障的理论与政策实践。
理论视角、研究范式、研究方法的特色:
注重同一研究领域中社会学、人口学、社会人类学、政治学、心理学等不同学科视角、理论、范式之间的对话,形成学科研究的交叉性与融合性,并长期坚持实证研究的取向。
学科平台及支撑:
社会调查研究中心
1996年9月建立华中科技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
社工实验室
社会工作实验室采用的是电视监控辅助教学系统,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融合现代多媒体技术作为辅助教学手段的实验体系,是目前全国最先进的标准社工实验室之一。实验室有群体(小组)工作实验室二间,家庭工作实验室一间,个案工作实验室二间,大型观察室兼多媒体教室一间,可同时进行五项实验,实验过程可实时录制、编辑、切换、播放及储存,并可容纳40名学生进行现场教学实验课。该实验室的使用,使社会工作专业在教育培养中,将专业理论、方法、技能与静态的模拟环境、动态的现实环境有机结合,实现理论与实际结合,成为培养社会工作专业高级人才的重要条件。它为建立集专业性、创新性与领先性于一体的优秀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模式和科学研究环境体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该实验室还兼有社会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的功能,承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的工作。
专业计算机实验室
实验室结合本院特点,安装了适合本院使用的各种软件,如spss,foxpro等等,使得本院学生问卷与数据处理有了专门的基地。开展了系列大型调查问卷的数据处理工作,极大方便了研究生计算机教学,多次承担“计算机统计软件运用”等课程的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任务。
电话访问实验室
运用国际科学研究最先进技术建设国内领先水平的社会调查中心电话访问系统,为本学科及社会科学、人文相关学科研究提供的共享的平台,为专业培养提供了先进条件。
院资料室
院资料室拥有本院专业的中文图书14000余册,外文书籍700多种,期刊100多份。另有凯瑟克基金赠书104本,为师生在教学和研究方面提供优质的服务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