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简介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于2003年8月由我校机械工程学院工业工程、计算机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管理学院物流工程等三个专业合并组建而成。目前,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下设工业工程系、物流工程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工程造价系四个系和一个实验实训中心,其中工程造价系为2013年新办专业。四个专业中,物流工程为省级特色专业和省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工业工程为省级特色专业和校级综合改革示范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为省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和校级特色专业、实验实训中心为省级示范实验中心。2006年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获批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2010年获批工业工程、物流工程两个专业硕士点。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现为校博士点重点建设学科。在校本科生人数由2003年不足300人发展到至今的1360余人,全日制研究生92人。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梯队结构合理,勇于创新,生机勃勃的师资队伍。目前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在编教职工人数60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0人;具有博士学位18人,在读博士12人,博士后1人。硕士生导师23人,省教学名师1人、校级教学名师2人、宝钢优秀教师3人、校优秀教师2人,校教坛新秀2人、省级校级教学团队各1个。先后聘请东南大学曹进德教授、天津大学齐二石教授、中国科技大学赵宝华教授等10位国内知名教授为我院兼职教授,同时还聘请了芜湖共生物流、芜湖安得物流、芜湖海洋物流、泾县南华集团、马鞍山港口集团等近20位企业高管为我院校外聘请教授或硕士生指导教师。先后建立了除宝钢、马钢、十七冶之外的24家校外实践基地。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秉承“明德厚学,沉毅笃行”的办学院训,“奋发进取,忠诚精实”的办学精神,坚持“立足安徽,面向行业”的办学方向;培养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宽广的管理和工程知识结构,视野广阔,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和知识交叉融合、培养强化实践、能力注重应用的人才培养特色。为此,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十分注重教学工作,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两项、三等奖多项;质量工程项目近60项。在课程建设方面,《物流工程》获得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省级品牌建设课程《创造学与创新能力开发》获国家精品视频课程,《经济分析与SAS》、《计量经济学》、《生产运作管理》三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生产管理》、《运筹学B》、《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工程》、《基础工业工程》、《管理统计学》等十多门校级精品资源课程或混合式教学课程,形成了涵盖学科大类的15个课程组。 教材建设成果丰富,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先后主编教材12多部,其中《SAS与现代经济统计分析》、《现代物流设施与规划》获国家级统编教材,《计量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获省级规划教材,另有5部获校级规划教材。

加强科学研究,提升服务社会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学科竞争力是我院历届领导班子十分重视的工作,始终常抓不懈。“十二五”以来,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以申博培育学科建设为契机,整合学科资源,初步形成了4个有一定优势的学科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运筹与管理、信息系统集成与过程信息可视化、企业生产流程改善与技术创新,相应形成了4个交叉融合、富有特色的科研团队。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先后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四项,省自然、社科、软科学等项目(含教育厅重点项目)近43项,完成到校科研经费1000多万元,有10余项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获准专利18项;发表学术论文350多篇,其中被四大检索收录7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通过省部级鉴定的科研成果20余项。大力加强硕士点建设和研究生教育工作,把研究生培养工作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毕业研究生考入国内985、211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比例逐年上升,研究生就业率100%,并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始终瞄准“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素质教育,推行创新教育,创办“创新能力试点班”和“三个一百”活动。构筑第二课堂教学平台,通过第二课堂科技文化活动、本科生导师制、科研工作经历、创新教育讲习会、角色扮演、社会实践等活动与第一课堂相辅相成,切实培养创新型人才。大学生先后申请专利54项,荣获2018年robocup杯全国总决赛金奖1项,全国电子商务大赛二等奖1项,安徽省首届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金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大赛全国总决赛三等奖、省二等奖各1项,安吉杯物流大赛全国二等奖,管理决策模拟大赛全国半决赛一、二等奖各1项,获批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36项,省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59项,校级SRTP项目60余项。社会实践连续获得团中央表彰,毕业生考取研究生逐年上升。近年来就业率达到97%,位列学校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