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成立于1978年,是浙江省较早创建的体育学院之一。体育与健康学院学科专业比较齐全、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水平显著提升、教学质量日趋提高、运动竞赛成绩突出、社会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对外交流日趋频繁。40年来,它已成为浙江省体育师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体育科学研究等人才的培养基地,为社会输送了各类体育人才近7000名。
体育与健康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梯队结构较为合理,现有教职工92人,其中专任教师71人,教授12人,副教授32人,具有博士学位19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28人。在这支队伍里有世界休闲组织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社会科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等省级人才3人;浙江省高校青年学术骨干1人;之江青年学者3人;杭州市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1人;杭州市新世纪“131”优秀中青年重点资助人选5人;国家级裁判7人,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人,国家级教练1人,高级教练2人。
体育与健康学院具有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硕士点,体育学科硕士点下设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休闲体育学五个二级学科方向。目前体育与健康学院拥有体育教育、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和休闲体育三个本科专业。其中体育教育专业是浙江省重点专业和“十三五”优势专业;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是面向全国实行单招单考具有师范性质的本科专业,是学校特色专业;休闲体育专业是全国综合性大学中第一批招生的专业,为浙江省普通本科高校新兴特色专业。体育与健康学院建有科学健身运动技能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系我校第一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也是目前全国体育学科第一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还拥有国家体育总局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体育文化研究基地。
近年来,体育与健康学院教师先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浙江省社科基金等省部级以上研究项目3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了一批专著、教材和译著,获省部级科研、教学成果奖3项,市厅级5项,研制全民健身休闲产品6款、获国家授权专利9项。休闲体育创新团队成为杭州市首批十大产业文化创新团队。
体育与健康学院重视人才培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落实“崇德、乐学、尚技”的院训要求,积极打造“五环工程”,全力构建发展型学生工作体系。近三年,本科生初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6%,学生创新创业参与率接近20%,累计有近30位在校学生注册公司,毕业生跟踪调查创业率列全校前茅。重视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学科竞赛成绩显著。近年来,学生参加全国大运会和全国大学生锦标赛,前三名或三等奖以上50余项,获省级以上冠军150余项次;参加省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三等奖以上6人次。重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积极开展体育文化节和社团文化节,武术协会被评为“全国优秀大学生国学社团”,武状元活动获全国“大学素质教育品牌活动”铜牌,涌现出全国优秀团员、浙江省十佳大学生、浙江省十佳励志大学生等优秀个体。
体育与健康学院积极开展社会合作和对外交流工作。与浙江省体育局签订了全面合作框架协议,与省市10多家单位建立了校政、校企合作关系。多年来,利用专业优势,积极为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和教育事业做出贡献。学校荣获国家体育总局“2011年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2012年获得参加第九届全国大运会优秀单位,2013年获得全国全民健身操舞推广先进单位,2017年获第十三届全国学生运动会组织工作突出贡献集体。体育与健康学院先后与美国阿拉巴马大学教育学院、捷克帕拉斯基大学体育学院、比利时卡塞尔大学运动休闲学院和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健康科学学院建立了合作关系,多次派遣教师和学生赴国外进行学习考察交流,加快办学国际化进程,扩大社会影响力。
学校运动场馆完备,体育设施设备齐全。拥有现代化的综合性室内体育中心,集篮排球馆、游泳馆、乒乓球馆、羽毛球馆、体操馆、武术馆等于一体,建有主体育场和风雨球场,总面积12万平方米。学校先后承办了CUBA 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浙江省大学生运动会、浙江省少儿田径冠军赛、浙江省大学生田径锦标赛和全国第十三届学生运动会田径比赛等多项体育赛事。学校仓前新校区已建成15万平方米的体育场和风雨球场,5万平方米的综合体育中心即将竣工。
秉承学校百十年办学的优良传统,体育与健康学院上下正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力争在“十三五”期间,争创省内一流体育学院,为学校建成省内乃至国内一流综合性大学的目标而努力奋斗。